《“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提出“提高品質、提高單產、提高效益,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茶園不合理用藥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外貿出口。因此,推廣應用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促進農藥科學安全使用,對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2023年7月6日,由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斯夫”)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茶所”)提供技術指導的“安全用藥助力綠色防控——暨生物源農藥‘英威®’茶園應用技術論壇”在浙江杭州盛大召開。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論壇上,巴斯夫與中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來自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部分產區浙江農技推廣系統,以及多地服務茶產業機構的代表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巴斯夫、中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在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增效、茶葉提質增產、科學安全用藥等領域開展合作,為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低碳高質生產和茶園生態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助力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共同推動茶葉種植的安全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為茶產業的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王鳳樂致辭時說,生物源農藥英威®在茶園重大蟲害茶小綠葉蟬的防控中表現優異,推廣應用潛力巨大,有望成為茶樹病蟲害防控的重要利器。全國農技中心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各科研院所、農藥企業和專家學者,繼續做好綠色防控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的推廣服務工作,助力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和推進鄉村振興。
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王鳳樂
中茶所所長姜仁華在致辭中表示,中茶所與巴斯夫合作基礎良好,在農藥篩選、藥效試驗取得很多成效,包括此次參觀的示范性茶園,就是雙方合作的典范。下一步中茶所將和巴斯夫繼續深化、拓展合作領域,在茶樹營養、綠色低碳認證、數字化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交流。
中茶所所長姜仁華
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王翔致辭時說,很高興能與中茶所開展深入、全方位合作。在鞏固農藥篩選、藥效試點等研究基礎上,繼續加強在綠色防控應用技術方面的合作,同時,將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力爭將中國的茶生產和茶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王翔
報告環節
論壇室內報告環節就茶園病蟲害防治、農藥科學安全使用、茶小綠葉蟬綠色防控、英威®對非靶標生物安全性、英威®應用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討論。
會議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茶所陳宗懋研究員"作了“茶樹病蟲防治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報告。他回顧了茶樹用藥經歷的幾個階段,提出當前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思路。
陳宗懋院士將茶樹病蟲害防治分為4個階段:上世紀50年代前的化學農藥啟蒙階段、1960—1980年的化學防治為主階段、1981—2000年的綜合防治階段、2001年后的綠色防控階段。茶樹病蟲防治也由最初的高毒高殘留農藥應用發展到現今綠色防控綜合應用,目前茶葉中農藥殘留最大限量標準已增至110項。陳院士介紹了茶園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措施的應用,包括化學生態學防治,如性信息素、揮發物等;物理防治,如色板不同光波段、物理振動等;生物防治,如微生物農藥、寄生蜂等;化學農藥則需要從安全性角度來選用農藥。對于當前茶樹綠色防控模式,陳宗懋院士認為,低水溶性化學農藥對高水溶性化學農藥的替代是茶樹科學用藥非常關鍵的一環,英威®就是一款低水溶性,高度安全的農藥產品,且對茶樹主要害蟲茶小綠葉蟬防效優異,適合在茶園使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茶所陳宗懋研究員
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王鳳樂作了“農藥科學安全使用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介紹了我國農藥生產使用現狀,科學安全用藥的關鍵措施,提出降低茶葉農藥殘留風險的建議。
王鳳樂首席專家說,科學安全用藥需要堅持綜合治理和綠色防控,選用合適農藥品種和劑型,采用精準高效施藥,保護授粉昆蟲(蜜蜂)安全等。對于如何降低茶葉農殘風險,他建議從研發集成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積極發展生態低碳茶園、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加強茶園農藥使用管理、抓好安全用藥關鍵措施落實等5個方面開展工作。
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王翔作了“巴斯夫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報告。王翔副總裁簡要介紹了巴斯夫公司概況,以及化學創新在碳管理、循環經濟、可持續解決方案等關鍵領域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情況,展示了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部研發與創新管線,列舉了近年來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可持續植保產品,包括銳收®、生物防治技術、英威®等。
巴斯夫致力于綜合利用多種創新技術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包括助力氣候智慧型農業、加速推動可持續產品應用、數字化農業應用、智能支持安全用藥等。
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刺吸式害蟲防控崗位科學家、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王曉慶研究員作了“西南茶區茶小綠葉蟬綠色防控技術”報告。王曉慶研究員詳細介紹了西南茶區蟲害發生情況,提出了茶園重要害蟲茶小綠葉蟬的綜合防控措施。
對于茶小綠葉蟬,可使用的化學農藥包括英威®、蟲螨腈、茚蟲威(出口日本慎用)等。2021年起,在西南茶區不同茶品種間進行了英威®田間藥效試驗,英威®防效良好,藥后3天,對茶小綠葉蟬的防效超過90%,與蟲螨腈、唑蟲酰胺、甲維鹽·唑蟲酰胺防效相當。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王曉慶研究員
農藥殘留是茶葉出口的一道重要壁壘,2012—2023年,輸歐茶葉因農殘超標通報的比例在63%~100%,其中,吡蟲啉、啶蟲脒超標嚴重。茶樹病蟲害防控創新團隊,中茶所茶樹病蟲害防控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周利研究員介紹了茶園化學農藥安全選用技術。茶園農藥選用要根據半衰期、農藥蒸氣壓、水溶解度、每日允許攝入量、大鼠致死中量、魚致死中量、蜜蜂致死中量等7個方面建立的安全分級評價體系,確定等級劃分數值。當指標累計值低于25分時,表示該藥可用于茶園。英威®就是一款符合茶園使用要求的農藥,其半衰期HL50小,蒸氣壓低,消解快,水溶性及水浸出率低,且對大鼠、魚、蜜蜂的毒性低。
中茶所在多省份開展的茶園示范效果顯示:英威®速效性好,藥后1天對茶小綠葉蟬的效果為88.2%~93.4%,藥后3天效果為82.8%~94.0%;持效性較好,藥后14天的防治效果為75.8%~82.2%。英威®適合無人機飛防,中茶所通過田間試驗確定了不同品牌無人機的最優施藥參數。
中茶所茶樹病蟲害防控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周利研究員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化學品中心農用化學品研究室主任孔德洋研究員作了“茶園主要殺蟲劑對蜜蜂和天敵生物等非靶標生物的風險評價”報告。蜜蜂對茶樹授粉,提高茶產量和品質,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功能。農藥在登記使用前,必須開展農藥對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評估。
據孔德洋研究員介紹,在茶園場景中,選定了雙丙環蟲酯、甲維鹽、茚蟲威、聯苯菊酯、唑蟲酰胺、吡蟲啉、啶蟲脒7個農藥品種開展對蜜蜂和天敵生物的環境風險評價。初級風險評估結果表明:7個農藥品種中,只有雙丙環蟲酯和啶蟲脒對蜜蜂的風險可接受,雙丙環蟲酯、甲維鹽、茚蟲威和唑蟲酰胺在農田外場景對天敵生物的風險可接受。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孔德洋研究員
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部產品開發部殺蟲劑經理丁秀蘭作了“英威®應用技術”的報告。丁秀蘭經理介紹,英威®有效成分為雙丙環蟲酯,該化合物是通過青霉菌發酵產生啶南平A(自然產物),再經修飾后研發而成。雙丙環蟲酯具有全新作用機理,作用于昆蟲弦音器,使得昆蟲喪失協調性,進而迅速停止取食,最終饑餓而死。雙丙環蟲酯被IRAC歸入Group 9D亞組。
英威®具有胃毒和觸殺雙重作用方式,可防治多種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木虱、粉虱、葉蟬,廣泛應用于多種作物,目前已經在小麥、桃樹、棉花、甘藍、番茄、蘋果樹、西瓜、觀賞月季、觀賞菊花、豇豆、辣椒、馬鈴薯、黃瓜上取得登記。自上市以來,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已連續4年推薦其應用于抗性棉蚜防治。
據丁秀蘭經理介紹,茶葉是英威®即將登記的作物,有望在第三季度取得登記。英威®對茶小綠葉蟬具有良好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15~18.75 g/hm2時的防效優于當地常規用藥,具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健康風險低。
英威®安全性高,對哺乳動物、魚、鳥類、捕食性昆蟲和授粉昆蟲 (如蜜蜂) 的毒性非常低,對蜜蜂種群和繁殖沒有負面影響;對生物無致畸、致癌和致突變性。英威®對環境友好,在空氣中無揮發性,土壤中淋溶性低,土壤降解半衰期在2.7~18.6天。英威®難溶于水,水浸出率低,殘留低于常用農藥蟲螨腈和唑蟲酰胺等,對飲茶者安全。
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部產品開發部殺蟲劑經理丁秀蘭
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部的法規與政府事務部高級經理朱春雨博士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總結。他說,通過實地觀摩,對英威®,包括英威®常規處理和飛防處理、英威®+望秋®氨基酸常規處理和飛防處理、英威®+望秋®氨基酸+凱潤®常規處理和飛防處理的田間防效有了直觀的認識。室內報告環節,通過各位專家精彩講解,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茶園用藥的特點,加深了科學用藥,綠色防控的理念。英威®適合在茶園中使用,不僅有效防控茶小綠葉蟬,還保障了茶葉飲用安全。
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部法規與政府事務部高級經理朱春雨博士
室內合影
室外觀摩
航拍防效展示
英威®及對照長勢效果對比
觀摩現場
(1)本網旨在傳播信息,促進交流,多方面了解農藥發展動態,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3)“信息來源:江蘇省農藥協會 農藥資訊網”為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4)本網轉載文章的版權屬于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